健康園地
口腔感染抗菌藥物應用知多少
發布時間:[2021-05-27] 瀏覽次數:2417
生活中的我們是不是經常遇到一旦口腔發炎就吃幾片抗生素的情況呢,要知道感染和炎癥不是一個概念,這樣的藥物治療可是非常不妥當的。炎癥,就是平時人們所說的“發炎”,是機體對于刺激的一種防御反應,表現為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而感染是炎癥中的一個類型,它與炎癥的根本區別在于感染是由細菌或其它的微生物所引起的,而炎癥除細菌外還有許多因素如創傷、溫度傷、化學傷等引起炎癥。
很多口腔疾病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口腔感染,口腔感染主要為口腔正常菌群和某些致病菌(如厭氧菌、草綠色鏈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等)的混合感染。主要有牙周圍組織感染,如牙周炎、冠周炎、急性根尖周炎、干槽癥、急性牙周膿腫等,以及口腔黏膜真菌感染。
發生口腔感染的總體治療原則是:以局部治療為主,如清除牙石、菌斑,沖洗局部,炎癥產物引流(開髓、牙周袋引流、切開)等,并注意口腔衛生,抗菌治療為輔助治療。
但是如果局部嚴重紅、腫、熱、痛,伴有發熱等全身癥狀者或患有糖尿病等基礎疾病的患者在進行牙周病、牙體病治療前后則可以短期口服抗菌藥物3-7天;必要時可局部使用抗菌藥物。
那么常用的抗菌藥物有哪些呢,要根據口腔感染性疾病的感染部位、感染嚴重程度、感染的病原菌種類以及患者的生理、病理情況來選用,主要包括可供局部及全身性使用的抗菌藥物。
1.局部用藥
(1)含漱藥物:氯己定含漱液、3%過氧化氫溶液等;
(2)局部緩釋抗菌藥物:鹽酸米諾環素軟膏、西吡氯銨含片等。
(3)對于口腔黏膜真菌感染則需要使用制霉菌素進行局部治療。
2.全身用藥
對于局部抗菌藥物治療不佳或伴有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等的口腔感染患者,應考慮全身使用抗菌藥物。常用的抗菌藥物包括硝基咪唑類(如甲硝唑、奧硝唑等)、青霉素類(如阿莫西林)、頭孢四環素類(如米諾環素)、大環內酯類(如羅紅霉素、阿奇霉素等)等。
合理的應用抗菌藥物可以快速、有效的治療口腔感染消除病痛,但是如果不考慮感染原因和病灶的嚴重程度等隨意使用藥物治療,不但會延誤病情,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率,還會增加細菌耐藥性的產生,因此一定要在醫生和藥師的指導下選用正確的治療藥物和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