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園地
急救常識--心肺復蘇
發布時間:[2021-07-15] 瀏覽次數:2347
隨著社會壓力逐漸增大,突發型疾病的數據也在不斷上升,如由急性心肌梗塞、腦卒中、電擊傷、溺水、中毒等多種原因引起的呼吸、心跳驟停,出現這些緊急情況,應采用以下方式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自救。
首先,如果在家中或者單位遇到有人突然暈倒,應立刻撥打120;如果在路邊遇到此情況,在對病人進行基礎檢查的同時,立刻求助路人幫忙撥打求救電話。
第二,檢查病人意識、脈搏和呼吸。拍打肩膀并大聲呼叫,觀察病人是否有反應;檢查頸動脈是否有搏動;對于非專業急救人員,可將耳朵靠近病人鼻孔同時注視其胸部觀察是否有呼吸、胸部是否有起伏。發現患者無反應、無自主呼吸就應開始心肺復蘇。
第三,將患者身體放平在地面或者硬板床,解開上衣領和腰帶,頭偏向一側,取出病人口內異物,分泌物以及活動性牙齒(假牙)。
第四,心肺復蘇第一步胸外按壓,找到胸骨中下段1/3,或劍突上兩橫指。把手掌根部放在兩乳頭聯線中點位置,手掌根部重疊,雙手十指交叉相扣,緊貼皮膚手掌的手指要伸直翹起,腰挺直,手臂挺直,按壓深度一般為5-6cm(不要過于用力,以免壓斷肋骨,造成二次傷害)。按壓頻率控制在100~120次/分。
第五,人工呼吸:人工呼吸前要注意清理口腔(如可見有液體、固體異物、假牙等,無意識患者阻塞氣道時,可采用手指清除法),一般采用托頜法/仰頭抬頦法。人工呼吸時注意捏閉鼻孔、口對全口、自然吸氣、適力吹入。每次吹氣持續1秒以上、連續吹氣兩次,吹氣的同時要注意觀察胸廓是否起伏,無起伏起不到作用。
急救過程以五步為一組,每組按壓30次,吹氣2次,反復動作,在此期間還要觀察患者的面色、口唇及甲床等,是否有紫紺轉為紅潤。